前言
本文主要总结下重做日志(redo log)、回滚日志(undo log)、二进制日志(binlog)的概念。redo log 是物理

1、redo log、undo log
innodb 事务日志包括 redo log 和 undo log,redo log 是重做日志,提供前滚操作,undo log 是回滚日志,提供回滚操作,其中前者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后者保证事务的原子性,两者可以统称为事务日志。
前滚:
未完全提交的事务,即该事务已经被执行 commit 命令了,只是现在该事务修改所对应的脏数据块中只有一部分被写到磁盘上的数据文件中,还有一部分已经被置为提交标记的脏块还在内存上,如果此时数据库实例崩溃了,则当数据库实例恢复时,就需要用前滚(这个机制)来完成事务的完全提交,即将先前那部分已经被置为提交标记且还在内存上的脏块写入到磁盘上的数据文件中。
回滚:
未提交的事务,即该事务未被执行 commit 命令。但是此时,该事务修改的脏块中也有可能一部分脏块写入到数据文件中了。如果此时数据库实例崩溃了,则当数据库实例恢复时,就需要用回滚(这个机制)来将先前那部分已经写入到数据文件的脏块从数据文件上撤销掉。
redo log
- 生命周期
事务开始之后,就开始产生 redo log 日志了,在事务执行的过程中,redo log 开始逐步落盘,当对应事务的脏页写入到磁盘之后,redo log
- 存储内容
redo log 包括两部分:一是内存中的日志缓冲(redo log buffer),该部分日志是易失性的;二是磁盘上的重做日志文件(redo l
- 落盘方式(将 innodb 日志缓冲区的日志刷新到磁盘)
1,Master Thread 每秒一次执行刷新 Innodb_log_buffer 到重做日志文件
2,每个事务提交时会将重做日志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3,当重做日志缓存可用空间少于一半时,重做日志缓存被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undo log
- 生命周期
事务开始之前,将当前事务版本生成 undo log,undo log 也会产生 redo log 来保证 undo log 的可靠性。当事务提交之后,undo log 并不能立马被删除,而是放入待清理的链表,由 purge 线程判断是否有其它事务在使用 undo 段中表的上一个事务之前的版本信息,从而决定是否可以清理 undo log 的日志空间。
- 存储内容
undo log 存
- 存储位置
默认情况下,undo 文件是保存在共享表空间的,也即 ibdatafile 文件中,当数据库中发生一些大的事务性操作的时候,要生成大量的 undo log 信息,这些信息全部保存在共享表空间中,因此共享表空间可能会变得很大,默认情况下,也就是 undo log 使用共享表空间的时候,被“撑大”的共享表空间是不会、也不能自动收缩的。因此,MySQL5.7 之后的“独立 undo 表空间”的配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2、binlog
binlog 用于主从复制中,从库利用主库上的 binlog 进行重播,实现主从同步。用于数据库的基于时间点、位点等的还原操作。binlog 的模式分三种:Statement、Row、Mixed。
Row 模式
日志中会记录每一行数据被修改的形式,然后在 slave 端再对相同的数据进行修改。row 模式只记录要修改的数据,只有 value,不会有 sql 多表关联的情况。
优点:在 row 模式下,binlog 中可以不记录执行的 sql 语句的上下文相关的信息,仅仅只需要记录哪一条记录被修改了,修改成什么样了,所以 row 的日志内容会非常清楚的记录下每一行数据的修改细节,非常容易理解。而且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和 function,以及 trigger 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问题。
缺点:在 row 模式下,当所有执行语句记录到日志中的时候,都将以每行记录的修改来记录,这样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内容。
Statement 模式
每一条修改数据的 sql 都会记录到 master 的 binlog 中,slave 在复制的时候,sql 进程会解析成和原来在 master 端执行时的相同的 sql 再执行。
优点:在 statement 模式下首先就是解决了 row 模式的缺点,不需要记录每一行数据的变化,从而减少了 binlog 的日志量,节省了 I/O 以及存储资源,提高性能。因为它只需要记录在 master 上执行的语句的细节以及执行语句的上下文信息。
缺点:在 statement 模式下,由于它是记录的执行语句,所以,为了让这些语句在 slave 端也能正确执行,那么它还必须记录每条语句在执行的时候的一些相关信息,即上下文信息,以保证所有语句在 slave 端和在 master 端执行结果相同。另外就是,由于 MySQL 现在发展比较快,很多新功能不断的加入,使 MySQL 的复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自然复制的时候涉及到越复杂的内容,bug 也就越容易出现。在statement 中,目前已经发现不少情况会造成 MySQL 的复制出现问题,主要是在修改数据的时候使用了某些特定的函数或者功能才会出现,比如:sleep() 函数在有些版本中就不能被正确复制,在存储过程中使用了 last_insert_id() 函数,可能会使 slave 和 master 上得到不一致的 id 等等。由于 row 模式是基于每一行来记录变化的,所以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Mixed 模式
从官方文档中看到,之前的 MySQL 一直都只有基于 statement 的复制模式,直到 5.1.5 版本的 MySQL 才开始支持 row 复制。从 5.0 开始,MySQL 的复制已经解决了大量老版本中出现的无法正确复制的问题。但是由于存储过程的出现,给 MySQL Replication 又带来了更大的新挑战。另外,看到官方文档说,从 5.1.8 版本开始,MySQL 提供了除 Statement 和 Row 之外的第三种复制模式:Mixed,实际上就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在 Mixed 模式下,MySQL 会根据执行的每一条具体的 SQL 语句来区分对待记录的日志形式,也就是在 statement 和 row 之间选择一种。新版本中的 statment 还是和以前一样,仅仅记录执行的语句。而新版本的 MySQL 也对 row 模式做了优化,并不是所有的修改都会以 row 模式来记录,比如遇到表结构变更的时候就会以 statement 模式来记录,如果 SQL 语句确实就是 update 或者 delete 等修改数据的语句,那么还是会记录所有行的变更。
- 生命周期
事务提交的时候,一次性将事务中的 sql 语句(一个事务可能对应多个 sql 语句)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到 binlog 中,这里与 redo log 很明显的差异就是 re
总之,redo log 和 undo log 是保证本地事务的,binlog 是用于主从复制的。
请教一个问题,在 存储内容 这一小点上,请问什么叫 物理格式的日志,什么叫 逻辑格式的日志?
请教一个问题,在“存储内容”这一个点上,请问什么叫 逻辑格式的日志,什么叫 物理格式的日志?
1
博客网站不错,收藏了,博客源码是开源的吗,如果是方便透露一下博客源码吗,想自己搭一个,感谢博主
谢谢,买的博客主题,这个主题已经停售了
总结的不错!